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

本院概況與組織架構

  • 日期:2018-09-12

Art editor Img

為順應世界潮流及未來生物科學的發展趨勢,國立臺灣大學於民國92年成立生命科學院。於99學年度「生化科技學系」與「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合併調整為生化科技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99年經教育部獲准新成立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學位學程。102學年度「生命科學系」與「動物學研究所」整併為生命科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是以本學院包括大學部兩學系、五研究所及一學位學程。

兩系為生命科學系和生化科技學系,生命科學系以生物學為基礎與主軸,而生化科技學系則從化學的門徑與角度,分別探索生命科學。此種規劃使本校之生命科學院深具豐富而且多元之特色。「生命科學系」由原理學院的動物學系、植物學系與漁業科學研究所成員所組成;而此三單位的同仁重整組合成為五個研究所,分別為「動物學研究所」、「植物科學研究所」、「漁業科學研究所」、「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及「分子生物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於102學年度更為四個研究所,「植物科學研究所」、「漁業科學研究所」、「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及「分子生物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生化科技學系」由原農學院農業化學系農產製造組調整而成,「生化科學研究所」則由理學院轉入。除前述之二學系外,五個研究所及一學位學程之碩士班與博士班的修業年限各為一至四年及二至七年。原由經濟部支援成立的「漁業生物試驗所」,以及原隸屬理學院之「漁業推廣委員會」兩單位亦納入本院編制。

為加強與國際接軌促進本院國際學術,業於95年設立功能性『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協助院內國際交流相關事務與支援。同時為優質研究環境與資源共享,於96年成立本院核心實驗室『科技共同空間』,俾於加速提昇研究能量與學術合作。

系所雖各有其專任教員,但系所教學與研究密切相連。凡於研究所之專任教授,亦是學系的合聘教員,均在大學部授課,而以學系為專任教員者,亦在一個研究所授課與訓練研究生。大學部的課程設計,則由系所同仁共同設計,因此系所雖然名稱不同,但實為一體。

Art editor Img

本院專任教師逾80位,負責分子生物、細胞生物、系統生物、生化科學、生物技術,到生態體系之教學與研究,實為臺灣現今最完整且最堅強的現代生物學教學研究單位。目前缺額可增聘新興生命科學領域教師,對於未來深具發展潛力。本院專兼任同仁之學術表現相當優異。榮獲中央研究院院士、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或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獎、教育部國家講座或學術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或傑出特約研究員獎或特約研究人員或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或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Life Corresponding Membership Award of ASPB、十大傑出青年醫學研究類、國家新創獎、獲OIE動物衛生專家肯定獲選為參考實驗室頭銜等,現任與曾擔任科技部生物處學門召集人者亦逾十人,培植之研究人才遍佈於國內外科技與研究單位,不論在教學、研究或服務都有相當亮麗的成就。換言之,本院同仁在生命科學、生化科技與生化科學等領域,悉居國內大學之領導地位。

本院大學部之生命科學系與生化科技學系,每年招收100-120名新生,申請入學及考試分發學生成績均居全國生命科學相關科系之冠。研究所部份共計研究生約700名,師生比恰當,研究人力充裕,研究生素質優秀。

研究成果方面,教師研究論文質量並重,專利件數、高被引文章篇數等逐年成長,產學合作件數、技術轉移、建教合作計畫件數表現優異,而研究成果獲選登於雜誌封面或頂尖知名雜誌如Science、Nature、Cell、PNAS等。

本院所屬最主要之建築為地上十二層、地下一層的生命科學館。另有漁業科學館、生化科學館、部分農化館等,在硬體上,已有良好的基礎,亦有完善之儀器設備。此外,擁有臺灣最好的魚類標本館及植物標本館。

生命科學館具有完善的設備,如動物房、電子顯微鏡與共軛焦顯微鏡室、分子生物、細胞生物、遺傳、組織、生理、水生飼育及生態等實驗室,同時設置有院核心實驗室『科技共同空間』,該核心實驗室下設多個平台,並配有技術人員提供技術諮詢與服務。本館規劃許多教師個人研究室與共同儀器室,提供教學與研究發展。E化的教室、教學使用的即時回饋系統、遠距離教學設備、優質之學生修習與活動空間等。

生命科學院專兼任教員專精領域豐富且多元。研究所各具特色:涵蓋生命領域中動、植物及微生物;自微觀之「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至巨觀的探討生命與地理環境互動之「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同時涵蓋科學基礎理論及部份產業科技之研究。在未來幾年內,生命科學院也將積極參與各類研究,期在後基因體時代的主流研究上佔有一席之地。

教育目標

培育具備生命科學深廣基礎,了解生命科學發展軌跡與邏輯,並能據以創新與應用之優 秀人才。

核心能力

  1. 具備生命科學基礎知識
  2. 理解科學探索方法並具備執行能力
  3. 掌握生命科學發展之歷史與趨勢
  4. 以跨領域與創新精神探索生命現象
  5. 運用生命科學知識改善人類福祉
  6. 具有國際視野與人文關懷之胸襟

研究發展強調應用分子、細胞、生化、生物技術、功能性基因體、蛋白質體、基因工程、生物資訊學等技術與方法,探討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之形態、生理、代謝、功能、遺傳、調控、老化、環境適應等基礎生命科學領域,並跨及部分應用領域,包括水生生物及以生物或動植物細胞培養為生產工具之產業。

生命科學院院內專兼任教員百餘人,涵蓋領域深具豐富而多元。研究所各具此特色:涵蓋生命領域中動、植物及微生物;自微觀之「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至巨觀的探討生命與地理環境互動之「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同時涵蓋科學基礎理論及部份產業科技之研究。

生命科學院院內之研究發展,強調應用分子、細胞、生化、生物技術、功能性基因體、蛋白基因體、基因工程、生物資訊學等技術與方法,探討動物、植物、微生物各領域等之形態、生理、代謝、功能、遺傳、調控、老化、環境適應等基礎生命科學,同時橫跨部分應用領域的應用研究,以及利用生物細胞培養生產重要蛋白質在產業上的應用研發。另有以生化科技為基礎的研究,及生技產品上、中、下游研發的專長領域,概居於國內大學之領導地位。

未來將攜手邁向生命科學中最重要的幾個整體重點領域,發展方向有細胞發育學、生物抗逆境/疾病模式、演化與生態環境變遷以及應用生化學。幾個次領域發展包括有細胞與分子生物的Genomics、Proteomics,也包含整合性生物如Neuroscience、Developmental Biology、Evolution Biology、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