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

院務公告

【活動資訊】2025高中教師發育生物學研習工作坊,報名開跑~
  • 發布單位:基因轉殖生物研究中心

一、  活動名稱:高中教師發育生物學研習工作坊

 

二、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命科學系

 

三、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

 

四、  舉辦時間:114年9月13、14日 9:00-17:00 (共二日)

 

五、  舉辦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六、  參加對象:北區相關領域高中教師30人

 

七、  費用:免費(本活動由國科會生推中心補助)

 

八、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8/20日止(額滿截止)

 

九、  活動聯絡人: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助理 張翔惠

          02-33665924、hsianghui8964@ntu.edu.tw

 

十、  課程內容:

9/13(六)

    *研究胚胎發育的方法與技術/丁照棣 教授
    *斑馬魚的胚胎發育(一)/李士傑 教授
    *斑馬魚實驗室參訪/李士傑 教授
    *水生無脊椎動物的生殖、發育與行為:探究與實作課程之應用/郭典翰 副教授
    *台大動物博物館參訪/郭典翰 副教授

9/14(日)
    *科學探究與實作教案研擬/丁照棣 教授
    *斑馬魚的胚胎發育(二)/李士傑 教授
    *從發育到再生:幹細胞的奧秘與應用/蔡素宜教授

 

本工作坊計畫目標,在深化高中教師對發育生物學的專業知能並強化教學實踐。內容透過「研究胚胎發育的方法與技術」講座、斑馬魚與無脊椎動物胚胎實鏡觀察及「無脊椎動物胚胎發育實作」,闡釋從受精至個體形成的細胞分化、形態發生與基因調控等生命基本原理。

 

為培養科學思維與方法,將藉由「斑馬魚實驗室參訪」與「台大動物博物館參觀」,結合「科學探究與實作教案研擬」課程,訓練教師觀察提問、實驗設計及詮釋數據,並轉化為有效教學策略。此外,將以「幹細胞生物學」等前沿講座,探索發育生物學於再生醫學等未來生物科技的應用潛力與倫理,拓展教師視野,啟發教學創新與學生學習興趣。

 

本工作坊內容設計,深度融合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及生物技術四大知識面向,提供教師全面的發育生物學視野。

 

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層面,課程將深入探討發育過程中關鍵的基因調控網路與訊息傳遞路徑。教師將理解特定基因如何被時空精準地啟動或沉默,進而影響蛋白質的合成、修飾與功能,驅動發育進程,並學習胚胎顯微注射、原位雜交等分子技術原理。

 

細胞生物學部分,則聚焦於細胞分化、形態發生與細胞通訊。透過斑馬魚及無脊椎動物胚胎的實鏡觀察與操作,學員將目睹細胞如何進行增殖、遷移、黏附、重塑及程序性死亡,共同構築出複雜的組織與器官。

 

遺傳學面向,強調基因體在發育藍圖中的核心角色及表觀遺傳的調控。藉由模型動物的發育案例,闡明基因表現如何指導個體形態建成與功能特化,並探討基因突變、遺傳疾病與發育異常的關聯,以及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的應用與影響。

 

生物技術領域,將以幹細胞生物學、再生醫學及組織工程為核心,展示發育學原理如何催生創新醫療技術。內容涵蓋幹細胞的潛能與應用、類器官的培養,以及利用模型動物進行藥物篩選等,並討論這些前沿技術所伴隨的倫理議題與社會影響。

 

此四大面向的緊密整合,旨在使教師掌握發育生物學的跨領域知識,並能啟發其教學創新。

 

十一、報名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bRWLzTDQxsXUbCoQ_Ujx-AWpSMfEKzRUE5nyCNNJ2EbmW0A/viewform?usp=sharing&ouid=117577644432454397446